亲子在线:国产精品色情国产三级在-解放日报:浦东夯实“热带雨林”式科创生态

4月29日上午,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,来到上海“模速空间”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。在“模速空间”展示的科技成果中,有一款傅利叶公司研发的GR-2通用人形机器人。
“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发展的殷切嘱托,为我们继续坚持自主创新,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供了源动力。”傅利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告诉记者。
傅利叶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浦东企业,总部位于张江。2015年,当大多数机器人企业扎堆工业赛道时,傅利叶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——用机器人技术赋能康复医疗。如今,其核心产品外骨骼机器人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医院和机构,累计帮助数十万患者重获行走能力。
傅利叶的成长,也是浦东科技创新的缩影。近年来,浦东持续布局大科学装置,深耕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三大先导产业,逐步夯实“热带雨林”式的创新生态,也让一批新药、一批大模型、一批优质的科技产品,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。
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
“总书记对我们科技工作者的激励,让我备受鼓舞。每一个生物医药人都怀揣着梦想和使命,那就是助力创造一个个新药,给更多患者带来希望。”合珀生物联合创始人周婷婷说。
国产大飞机C919、国产大型邮轮、国产创新药……近年来,不少全国首次、全球首创,都源自浦东。在强大的科技孵化能力的加持下,浦东“中国芯”“创新药”“智能造”“蓝天梦”“未来车”“数据港”六大硬核产业迅猛发展。2024年,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8323.1亿元,占全市比重45.9%。
目前,浦东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最完善、产业集聚度最高、综合竞争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,产业链结构不断完善。其中,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更是对标世界级集成电路设计特色产业园。
在生物医药领域,浦东也是国内产业链条最完整、生态最优良、人才最集聚、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。今年1月,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就跑出了“加速度”:今年已获批上市2款1类创新药和4款创新医疗器械。相关数据显示,2019年以来,浦东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21个(占上海3/4),创新医疗器械31个(占上海58.5%)。
完善全链条科创生态
浦东着力构建“热带雨林”式的科创生态,帮创新企业搭台、减负。
前不久,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敏锐捕捉到基于3D培养技术的体外评价模型技术面临成熟度不足、建模成本高、自动化技术待完善等问题,并将技术需求清单发布到浦东“揭榜挂帅”平台上。最终,赛箔(上海)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揭榜。下一步,双方将合作攻克自动化建模与成本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。
两年前,浦东新区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揭牌。作为科研组织创新的“试验场”,平台已累计发布政府类榜单项目20个、企业类榜单项目542个,意向金额超过14亿元。
去年1月,浦东又成立创投集团,重点发挥国资创投的“引导补缺”功能,聚焦科技成果转化。到2025年底,浦东创投体系各类基金规模预计可达4000亿元。
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浦东共计创建18个市级、14个区级特色产业园,总面积111.2平方公里,支持各类高质量项目落地。位于张江科学城的“模力社区”,目前已集聚垂类模型上下游生态企业近200家,正加快大模型在行业场景中的应用。
如果没有基础科研作为底座,就不会生发创意的火花。如果没有小苗崭露头角,就不会培植出参天大树。
目前,浦东已落地1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,形成全球规模最大、种类最全、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,为当下科学家提供有力的科研硬件支撑。
张江科建办广大干部和工作人员纷纷表示,未来,张江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,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,全面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,为上海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浦东力量。
相关:临港新片区打造青年科创“理想之城”
“总书记说,‘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,也是年轻人的事业’,下一步,我们将围绕临港新片区‘年轻的城、年轻人的城’的城市形象,出台进一步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系列政策,持续举办高能级创新创业赛事,让临港新片区加速成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理想沃土。”
4月29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上海徐汇区的“模速空间”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。在同现场青年创新人才亲切交流时的寄语,让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副处长李向聪备受触动,内心的信念更加坚定了。
2019年8月,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成立。5年多来,临港新片区的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4.6%,智能汽车、高端装备、集成电路、民用航空、人工智能等五大前沿产业体系集聚成势。
在这片年轻的开放热土上,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已然发生。推动这一切成为现实的,是以制度创新、场景开放、生态聚合为核心策略的创新生态持续建构,和一个个拥有创新思维、怀揣创业理想来到临港大胆闯试的青年人才。
现在提起临港的产业,越来越多人有了这样的共识:不论是成熟领先的智能汽车产业,还是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高端制造等发展势头迅猛、加速突破的新兴赛道,都日趋呈现出更加生态化、集群化的特点。
2008年,上汽临港基地落成投产,带动了一批上下游企业入驻;特斯拉的强势登陆,让产业链集聚再次提速。2024年,临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值达2816亿元,集聚汽车相关企业超200家,全链集聚态势已初步形成。
当下,算力已成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竞逐的关键赛道之一。在最近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,总书记指出,要“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,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”。在这方面,临港也在加速布局。
当前,临港新片区已有8家算力中心,总算力规模约占全市的近20%。今年2月,中国电信临港信息园区二期项目超级算力中心正式开建,预计项目终期将达30万卡的承载能力,满足万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的需求,将进一步支撑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,加快推动智算芯片“国芯国用”。
科技创新,归根结底离不开创新人才。近年来,临港面向各行业领域、不同年龄段青年人才打造了一系列如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、临港科创大会、X·TIME国际创业大赛等高能级的赛事活动,旨在以赛引才、以赛育才。
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已连续十四年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,同时积极筹建新片区青年创客中心。中心总经理屈林表示,“我们将更好地构建临港新片区青年人才科技创新生态,尤其是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氛围营造工作,切实将孵化服务进一步前置,呵护每一棵创新创业的‘好苗子’。”